背景—---健康码国家标准的诞生
健康信息码国家标准公告
2020年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印发公告,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采用了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14天时间。
《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会同卫生健康委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技术归口。
该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后,有利于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统筹兼顾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利用,适用于指导健康码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
作为健康码国家标准的重要基础和实际应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累计使用已超过14亿人次有力支撑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不断助力人员跨地区“一码通行”。
2020年5月8日,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
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在意见中明确了发挥大数据作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一码通行”,及时将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重点人员等信息共享到“健康码”数据库,推进人员安全有序流动。

背景—----健康码统一的要求
2020年5月8日,经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疫情防控码管理便利人员出行使用的通知》。
在通知中明确: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加强和规范各类疫情防控码管理、便利人员出行。各省保留一个省级健康码,同时做到对于国办健康码的互通互认。
背景—----健康码在防疫中的重要作用
• 防疫下半场,从“终端防控”切换到“渠道防控”
• 随着国内疫情趋于稳定,亟需快速切换至新的防控方式上来,让生产生活秩序早日回归正轨,从“终端”防控方式,要快速调整至“渠道”防控上来
• 卡住了感染“渠道”,就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住了社会活的“终端”,进而为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腾挪出宝贵空间
• 健康码在“渠道防控“中将发挥关键性支撑作用
• 依托全国政务服务平台的防疫健康码通过对每个人进行感染风险识别,实行区分管理
• 用以进行感染风险识别和区分的依据包括:个人实时活动轨迹信息、共同居住人员信息、自申报身体状态信息,以及就医检测信息等等
背景—--目前健康码中存在的不足
各省健康码在使用中依然存在不足
• 扫码、亮码和测温没有关联,不能在依托大数据技术中对温度异常人员,健康异常人员以及健康异常的区域进行及时预警和跟踪
• 通过人工测温和手动记录的方式,效率低下,“形式”大于实际
• 手工记录方式容易产生隐私泄露问题
• 扫码和测温数据没有第一时间与国办平台关联,反补中央数据,丰富国家大数据平台
• 在病毒溯源过程中难以做到精确溯源,溯源难度大
• 人工环节多,容易出现误判,费时费力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开放场景)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封闭场景)1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封闭场景)2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核验流程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优势1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优势2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优势3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特点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设备部署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闸机通行案例
健康码核验终端管理平台—地市部署建议
健康码测试后台:iot.unikware.com
账号:admin,密码:123456